1. <ol id="hbevl"><output id="hbevl"><thead id="hbevl"></thead></output></ol>
    <strike id="hbevl"></strike>
    <ol id="hbevl"><output id="hbevl"><strong id="hbevl"></strong></output></ol>
    <strike id="hbevl"><sup id="hbevl"><mark id="hbevl"></mark></sup></strike>

    <ol id="hbevl"></ol>
    <legend id="hbevl"><sup id="hbevl"></sup></legend>
    <big id="hbevl"><li id="hbevl"></li></big>
  2. <legend id="hbevl"><sup id="hbevl"><mark id="hbevl"></mark></sup></legend>
    ?

    You are here

    續寫古絲綢之路的新篇章

    微信圖片_20170524153156.jpg

    2013年9月和10月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,先后提出共建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和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的重大倡議,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。到今年5月,“一帶一路”已經提出了3年零8個月。一呼而百應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煥發出強大感召力,從中國方案逐步成為世界強音。今天“一帶一路”并沒有成為中國一家的“獨奏曲”,而是演繹出各方共同參與的“交響樂”;并不是營造中國自己的“后花園”,而是在建設各國共享的“百花園”。

           一帶一路,作為從古絲綢之路基礎上,提煉出的中國智慧,正在新時代背景下續寫出新的篇章。它牽起亞歐非多個經濟圈,橫跨萬里海域,政策溝通、設施聯通、貿易暢通、資金融通、民心相通,如此宏大的戰略和系統工程,恰似一幅壯美恢弘的畫卷正徐徐展開……回眸歷史,古絲綢之路在東西方之間架起了一座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交往最具象征性的合作橋梁,許多歷史記憶深深地鐫刻在漫長而廣闊的時空中,一段段反映中國與亞非歐文明過去的輝煌興盛故事、一幅幅古絲綢之路上技術發明傳播的美好佳話、許多經古絲綢之路傳遞深入生活的點滴細節,無不證明了一個歷史的基本規律:一個時代的進步,不僅需要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,更需要各個發展主體之間的開放和包容,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,人類文明的升華。

           互,造字本義與絲綢息息相關,表示一個捻絲成繩的動作,兩人手握竹柄把絲線交錯扭結成繩索?;バ呕ゾ?、互學互鑒、互聯互通、互利互惠的新絲路精神,連接起新時代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各國,如同晶瑩剔透的絲線般網絡世界人民的心。

     

    一帶一路是世界的軸心

     

           古代絲綢之路始于西漢,興于東漢,其歷史跨度近2000多年。以漢唐首都長安(今陜西省西安市)為起點,經河西走廊到達西域,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,而后成為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宗教、藝術交融的大舞臺。絲綢之路橫跨亞歐大陸,漢代經過了當時世界上四個大帝國,大漢帝國(公元前202-8年,公元25-220年)、安息帝國(公元前247年-224年)、貴霜帝國(公元20年-238年)和羅馬帝國(公元前27年—公元395年)。這四個國家在當時,是東亞、中亞、歐洲實力最強、版圖最大、人口最多的四個國家,被稱為“歐亞四大強國”。人口數量排名第一位的是大漢帝國。根據西漢的全國人口普查,西漢元始二年(公元2年),大漢帝國的人口約6000萬,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人口超過半億的國家。羅馬帝國排名第二位。公元前1世紀末,繼續在地中海沿海和西歐地區進行大規模擴張,已經將地中海變成內湖,人口達到約3340萬。第三位是西亞的安息帝國。公元前1世紀,它是西亞最大的國家,人口達到約830萬。第四位的貴霜帝國人口約300萬,士兵有20萬。公元元年,世界上的總人口不到2億,所以絲綢之路貫穿了當時世界上最發達、最強大、人口最多的國家。換言之,據保守地估計,絲綢之路當時至少影響了世界上六成的人口。對比今日,“一帶一路”地區覆蓋總人口約46 億,超過世界人口總數的60%,GDP 總量達21 萬億美元,約占全球GDP總額的1/3。

     

           一帶一路,是世界的軸心。

     

    一帶一路將重構世界經濟大循環

     

           縱觀世界歷史,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,絲綢之路都不是單純的一條“路”,而是一個路線網絡;更確切地說,不單純是一條地理上的有形之路,還是一張精神上無形之網?!叭蚧蓖ǔ1徽J為是個時髦的概念,是當代社會進步的成果。其實早在2000年前,沿著古絲綢之路,全球化就已經是事實。每一位絲綢之路上行走跋涉的無名英雄,都推動著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。中華古代先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——起源于中國五千年的絲織技藝,沿著絲綢之路傳到西域再傳到西方,造福沿線各國百姓民生,推動世界農耕文明的進步。今天根據世界銀行數據計算,1990-2013年期間,全球貿易、跨境直接投資年均增長速度為7.8%和9.7%,而“一帶一路”相關65個國家同期的年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13.1%和16.5%;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后的2010-2013年期間,“一帶一路”對外貿易、外資凈流入年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13.9%和6.2%,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.6個百分點和3.4個百分點?!耙粠б宦贰闭谛纬沙笪餮筚Q易軸心和太平洋貿易軸心之外,新的以亞歐為核心的全球第三大貿易核心。未來5年,我國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和資本密集型行業,如當年起源于中國的絲織產業一樣,有望依次轉移到“一帶一路”周邊及沿線國家,帶動沿線國家產業升級和工業化水平提升,充分挖掘“一帶一路”區域國家經濟互補性,建立和健全供應鏈、產業鏈和價值鏈,促進泛亞和亞歐經濟一體化。

     

            一帶一路,是世界經濟活動的中樞神經。

     

    一帶一路通則中國強

     

           回眸中華民族的發展史。漢代,漢武帝劉徹雄才偉略,派張騫鑿空西域,打通了河西走廊,建立了西域都護府,張騫使團最遠到了大夏和今天的巴基斯坦信德省,帶來了大漢王朝的穩定和繁榮。唐代,開元之治勢力范圍超越天山、帕米爾高原、興都庫什山和喀喇昆侖山,設立安西四鎮,最西到達今天吉爾吉斯坦境內的碎葉城。明代,永樂大帝遣鄭和下西洋,率領兩百多艘海船、2.7萬多人從太倉起錨,最遠到達東非、紅海,完成人類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大、船只最多、海員最多、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。清代,康乾盛世時期,乾隆皇帝平定準噶爾叛亂,收復故土,把西域土地命名為“新疆”,發出大興屯田的號角,每年親自過問與少數民族的大量絲綢貿易……中華民族的四次復興與中國的四次崛起,都與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休戚相關。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通道,而且是人類社會交往的平臺,多民族、多種族、多宗教、多文化在此交匯融合,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“經濟帶”,也是一條“文化帶”?!耙粠б宦贰弊屖澜缟献铋L的兩條經濟大動脈、文化大長廊,走出歷史深處,合奏時代交響。新絲綢之路大國博弈的贏家,不僅是一帶一路的經濟領導者,也必須是一帶一路的文化輸出者。

     

           一帶一路通,則中國強。

     

          小小的蠶,吐出了絲,絲結成了網,網絡了世界。

     

          我們堅信,隨著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全面、扎實地推進,新時期的“絲綢之路”定能夠像歷史一樣,在互通有無中締造出沿線各國的深厚友誼,在文明交流中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?!耙粠б宦贰毖鼐€各國將會譜寫出相向而行、互惠互贏、共同發展的新篇章。


    集團企業